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18的博文

自私的基因

图片
   猛哥       1 如果没猜错,应该有一波记者正赶赴福建莆田。   如果没猜错,按照莆田系大佬们的调性,应该还只有陈德良出来发声。   有势方有派系。所谓莆田系,是指莆田人在医院、加油站、木材及制鞋等领域形成了垄断之势。其中,莆田系医院名声最响,也最为人所诟病。   莆田没什么资源,一直很穷,幸好莆田人非常能吃苦,才有饭吃。一个人,如果能吃苦,还能折腾,那可不得了。   陈德良就是这样的人,1950年出生于莆田东庄。天下游医出莆田,东庄是莆田的"少林寺",陈德良就是"达摩"。 他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二,没读什么书,爷爷是老中医,他跟着看了一些医书。   "文革"后,广大农村地区的"赤脚医生"体系瓦解,医保无法覆盖,留下巨大空白,"土医生"应时而生。   1980年代,卫生状况糟糕,疥疮是当时的流行病,陈德良配制出治疗疥疮的药,成本不到1毛,卖3块。当城镇职工一年工资还不到300块时,他一年能挣差不多20000块,乡亲们都来拜师,他收了八个徒弟。   后来,八个徒弟又分别收徒,徒子徒孙就繁衍开来,走出莆田,走向全国。   到了1990年代,发廊和洗浴场所多起来,性病井喷。莆田人发现,治疗性病更赚钱。中国人要脸,得了性病都不好意思去大医院。   莆田人先开诊所,在电线杆上贴"牛皮癣广告",生意好到爆,于是把一些医院的科室给承包下来。   后来,医疗制度改革,允许经营不善的医院被托管,莆田人就把这些医院都给接手了,开始去报纸和电视上打小广告。   再到后来,莆田人更有钱了,直接办医院,主要集中在皮肤科、男科、妇科、不孕不育、整容美容等。   就这样,莆田出了好多亿万富翁,他们挣了大钱后,就回老家盖别墅。   陈德良退隐后,在东庄修了一座1.2万平的庙宇,他在里面修养、办公和会客。   2   经过30年的跑马圈地,莆田系医院基本上被四大家族把控。   詹氏家族,旗下有"玛丽"、"玛利亚、"丽人女子"、"博爱"、"真爱"等,还包括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和民众集团。   陈氏家族,旗下有"华夏"、"华康"、"华东"

美国Costco正式进驻中国

编者按:11月5日,美国Costco正式进驻中国,首店选址上海。传说,这是神一样的超市:公司每天思考的不是多赚钱,而是尽可能少赚钱!收到最多的投诉是排队太久,老板要经常出来道歉!退货从不问原因,吃过、穿过、用过的东西一个字,退!退!退! 目前,开市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ostco)与上海浦东康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投资协议书,Costco将在浦东康桥设立中国区投资性总部,并和合作伙伴星河控股集团共同建设一家会员俱乐部零售旗舰店。 消息一经曝出,沃尔玛坐不住了,家乐福坐不住了,大润发、华润万家通通坐不住了!这不是来了一头狼,而是来了一条贪食蛇! 1983年Costco首家店成立于美国华盛顿,之后三十多年飞速发展,目前排名第二,紧追沃尔玛,同时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被雷军等中国企业家所推崇。 成功的背后,是Costco十个奇葩的属性! 奇葩一:每天思考怎么少赚钱 全世界的老板都在追求毛利,只有Costco整天在想:如何少赚一点!今年毛利10%,明年能不能降到9.5%?后年9%就更好了! Costco的毛利率低得你无法想象——平均只有10%,如果高于14%就要经过CEO批准。 这是什么概念,比如一件T恤10块钱进货,它只卖11块,还有比这更良心价的吗? Costco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招牌套餐:热狗+汽水。这个套餐非常便宜,30多年来一直是1.5美元,卖出去了几十亿份。 事实上,国内小米的极致性价比就是在Costco这里偷学的! 奇葩二:随时、随地、随性地退货 绝大部分超市或专卖店退货是7天内。如果超过7天,对不起,您超时了,不退! 但在Costco,退货从不问原因、不限时间,只要你不满意,随时可以退换!甚至连吃一半的饼干,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电器,一言不合,退退退! 对于Costco来说,退货多并不糟糕。相反,它认为退货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因为被退货太多的供应商肯定会感觉压力山大,在以后会更注重品质。 奇葩三:畅销东西要藏起来 普通超市通常会把最畅销的商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我们进书店也是如此,畅销书永远摆在最好位置。 但这个奇葩的Costco却常常把热卖商品藏起来,摆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卖。 比如自有品牌KS坚果曾创造3天卖3吨的记录,非常火爆。但是Costco却把它放在非食品区的角落,非要转一圈才能找到。 因为它很多商品特别是自有品牌的爆品尽管产能大,但是

法国为何堕落:被暴民统治的国家

图片
  王陶陶     暴民与暴君一样可憎,从对国家的破坏力来看,前者 实际上 比后者更可怕。 很多人认为民主意味着历史的最后终结和当之无愧的正义,但事实上,这并非如此。 摧毁罗马民主的凯撒,并非小加图眼里一无是处的暴君。因为罗马的民主已经无力维持基本的秩序,这种制度造成了对社会各主要阶层利益的破坏,对民主的每一份维护,都意味着对国家和民众利益的不负责任,苏拉曾经试图维护这种制度,但终归失败的结局证明了这一点。在一个不具任何主观偏向的视角下,凯撒摧毁民主并不存在所谓的倒退,而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的必须举措,就像戴克里先建立罗马皇帝的神性权力一样。 2017年5月1日,法国的街头暴民借机攻击法国警察,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从2002年的若斯潘,2006年的德维尔潘,2012年的萨科齐和2017年的奥朗德,都试图改革法国难以维系的福利制度(这种寅吃卯粮的制度加剧了高赋税,严重限制了法国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而遭到街头暴民的冲击,都最终走向了政治滑铁卢——这实际上意味着法国的民主制度已经无法对自身缺陷做出改革,而法国也沦为一个被懒散暴民所统治的国家。 参考链接:《 为什么说法国的民主制度注定堕落? 》 同样,摧毁法国大革命民主、西班牙民主、智利民主的拿破仑、弗朗哥和皮诺切特,也不会是所在国民众眼里凶残暴戾的人渣恶棍。实际上,这些知识分子眼里罪无可恕的民主摧毁者,都有着能够自洽的道德逻辑和行事法则,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取得民众的认同,并攫取超出极限的权力。 事实上,与民主制度一样,独裁体制同样具有其政治逻辑上合理性。因为,政治上的真正魔鬼,从来不局限于备受知识分子诟病的政府权力,也包括了那些贪得无厌的暴民。对于一个良性的社会,限制暴君和抵制暴民,任何时候,都同样重要。 真正的政治观察家,必然能够理解暴民远比暴君更加不可理喻,且由此催生的体制更具破坏性——1789年法国妇女大游行,展示了法国民众的政治破坏力,无休止的暴民运动摧毁了法国的宪政 因此,当民众的贪婪无可遏制的时候,当社会秩序的堤坝濒临崩溃的时候,当法律的威严荡然无存的时候,独裁制度就会成为顺利成章的选择。听命由天的大独裁者们将凭借自身的意志和实力,不惜一切代价,承担起历史所交付的、且必须被承担的重任。 今天,被暴民横征暴敛的法兰西,同样需要一个大独裁者,扫荡法国街头的暴动,带给国家以法制、秩序与和平。

特朗普演讲的背后:走向灾变的世界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大发表演讲,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在他的讲话中,这位西方领袖进一步宣扬他的"美国第一"理念,他表示"美国将尽最大可能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同时他对"主张全球化思想的西方官僚们"嗤之以鼻。 这份看似千篇一律的演讲,一旦出现在国际舞台,并被演讲者毫不犹豫地实行,将会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真正国际政治逻辑的人,必然能够从中一窥未来。因为,这份演讲不仅仅未来国际关系政策的转变,也意味着未来国际政治的思想转变:世界共识正在崩塌,各国将尽情追求其各自的极限国家利益,冲突甚至战争或不可避免。要想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理解国际秩序治乱更迭的真正原因: 即长久和平的缔造源于各个大国的普遍共识,而动荡冲突则源于大国各自追求自我利益。 从16世纪至今,在现代国际秩序呈现和成熟的五百年里,以西方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出现过几次大的治乱更迭。我们必须抓住其中的关键节点与缘由。 天主教观念下的欧洲秩序(1453-1558) 从1453年到1558年,伴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西班牙光复运动的达成,西方世界陷入了狂热的天主教理念之下,整个欧洲处于天主教价值观主导的欧洲秩序中,大多数君主国普遍虔诚地信奉天主教理念,相互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被共同的价值观对冲,这就使得欧洲各国的冲突相对有限。 此即欧洲的第一次大和平时代。 "上帝的信徒间没有战争" ——教皇利奥十世此语实际上阐述天主教和平下的西方外交观念,即和平源于天主教共识,共识限制了各国的利益冲突程度 天主教理念瓦解后的欧洲混乱(1562-1815) 到了16世纪中后期,随着新教思想冲破天主教的牢笼,西方陷入了共识破裂的时代,即"各国决策者什么都不再信仰,唯有追求自我现实利益"。从法国红衣主教黎塞留开始,欧洲各国执政者的外交目标皆在于于不惜代价满足自己国家的利益:国与国的冲突战争开始频发。 从1562年法国爆发第一次宗教战争开始(法国连续打了八场大规模毁灭性的宗教内战,西班牙、英国、德国皆介入其中),到1618年的三十年战争(这是一场全欧洲都参与的战争),再到路易十四的两场大规模欧洲国际战争、路易十五的七年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战争。直到1815年,欧洲进入了长达253年战争时代。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两位政治家的名言实际上阐述了当时大规模冲突无

大裁员的前夜

图片
邦哥推荐: 季节步入寒冬,企业裁员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据不完全统计, 从2018年6月到7月初,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裁员潮在互金领域抢先发生。8月, 美团、拉勾爆出裁员信息;10月, 阿里、京东等企业不同程度"缩招";这个月,富士康又被爆出裁掉34万人 ……. 然而,更多的裁员消息还要数孤独挺立的创业公司。 创业维艰,有的企业在裁员的犹豫中一蹶不振,有的企业却在裁员的抉择后涅槃重生。 裁员意味着变化,那变化,又带来了什么? 来源 | 锌财经(ID:xincaijing) 作者 | 幸谷 吴嘉文作为公司老板,他得开掉公司50%的员工。但他就是下不了手。 半夜11点钟,被裁掉的游戏从业者陈冬,在好友群吆喝了一声:"有啥工作机会想着兄弟。" 裁员大潮中, 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 吴嘉文和陈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群体,他们都不是"一个人"。 市场的谨慎,使得各个公司都捂紧口袋,不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型公司,都踩下了"急刹车"。 当寒气愈发逼人,裁员成了企业家们的一条路,很多人都出现命运转折。 1 企业家:下不了手和下得了手 吴嘉文是杭州一家数据科技类公司创始人,今年七月的一天夜里,他做出裁员50%的决定。 "公司形势不容乐观,"他说,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的商业模式变动,高投入且尚未盈利;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员冗余,整体用工成本很高。 吴嘉文算了算,通常一家公司要留有六个月的运作资金,现在他手上的钱都只能花三个月,如果再推迟裁员,可能让公司倒闭。 但他就是下不了手。 公司不大,但每个员工都是他亲自招进来的;另外,一旦裁员,剩余员工的工作量会陡然加大,容易造成人心不稳。 一次出差归途中,吴嘉文跟几个企业家交流,讲起了公司的现状,以及他的犹豫。这些企业家有经验,立马给他裁员建议: 必须干,而且得尽快干。 "我真正下定决心,是因为阳明心学的一句话,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吴嘉文这样告诉锌财经。"在关键时刻,必须聚焦资源,与其让大家都拖着死,还不如狠下心。 7月,吴嘉文对公司做了大规模的调整,保留50%的核心人员,裁掉将近45个人左右,甚至包括公司的CEO。 辞退的高管,吴嘉文亲自谈;离职的员工,由各部门总监配合人力资源部谈话。整个下来,大概一个星期。 即使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