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7的博文

Google退出中国内幕

月光   美国著名科技专栏作家、前新闻周刊(Newsweek) 资深编辑史蒂文.勒维(Steven Levy)最近发表新书《谷歌内幕:谷歌的所思、 所为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In The Plex:How Google Thinks, Works and Shapes Our Lives),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谷歌的成长、发展、 在中国面临的道德挑战,在西方社会引发深刻的反思。   本书作者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是谷歌史无前例地允许一名新闻记者深入谷歌公司内部, 进行长达3年的"零距离"实地观察,从加州湾区山景城( Mountain View)的公司总部,到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的谷歌驻北京办公楼, 史蒂文.勒维对数百名谷歌高层管理决策者、雇员、前雇员、客户、 竞争对手、用户进行大量的深入访谈,翔实地记录了谷歌---- 一个时代的弄潮儿,踏着信息时代的冲浪板,在风尖浪头上的故事。   本书披露了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内幕, 甚至谷歌内部员工都不知道的事件, 尤其是谷歌从进入中国大陆到宣布撤出的过程, 本书首次向外界揭秘了谷歌退出中国的真相。   以下内容是本书的摘要。(读者可以在Amazon上买到这本书)    谷歌内幕:谷歌的所思、所为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010年1月12日,在经过几周的挣扎后, Google公司最高决策层----包括公司创始人佩奇( Larry Page)和瑟布林(Sergey Brin),以及首席执行官施密特(Eric Schmidt),终于做出了Google公司历史上最重大、 也是最尴尬的决定:把服务器从中国大陆撤出。   这离2004年1月, Google公司高层在内部的一个会议上决定考虑进入中国市场只 有6年的时间。在那个会议上,公司高层宣布" 中国是Google重要的战略市场"。   这6年中,Google经历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事情。    中国欢迎Google进入中国   2004年的春天, Google公司负责政策的高管安德鲁麦考林(Andrew McLaughlin)亲自率领一个先遣队到中国考察访问, 这是Google进入中国的破冰之旅。在这次中国之旅中, 麦考林和随行人员和许多人见了面,包括来自中国政界,商界, 科技界、学术界的人士,其中有一位是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理事长。   书中说,中国互联网协

何清涟: 习近平对“老领导”的“十五字方针”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 "老领导"今年成为热词,这与郭文贵海外爆料多少有点关系。北戴河会议之前,不少人预测,今年这北戴河会议将起大风波,因为老领导们将是十九大之前对习近平与王岐山进行阻击战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我从大外宣王牌多维新闻网看到了三篇文章,加上该网将一篇2016年的旧文《第五代如何看待元老,老人干政阴影将散》重新置于重要位置,主题其实就是一个:习近平的老领导政策。这家总部现在北京、被指由习近平控制的中文媒体,点名批评了江泽民的"老人干政",看来,老领导们在北戴河的"最后狙击战"中失利(甚至根本没发生过这一"最后狙击战")。 对"老领导"的新"十五字方针" 将三文综合阅读,可以理出以下梗概: 半年以前,多维新闻网于2015年12月5日刊登了一篇文章,《第五代如何看待元老,老人干政阴影将散》。该文明确提出,习近平对"老领导"采取了"十五字方针",即"尊重其贡献、警惕其影响、控制其待遇"。此文介绍,所谓的"尊重其贡献",是指逢年过节时有看望,打击"老领导"的重要部下(如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时,会与江泽民、胡锦涛商量,但这属于"尊重",而不是"遵从"、"听命";所谓"警惕其影响",即"完全不接受""'政治元老'干政的旧况";所谓"控制其待遇",指2015年11月30日中共政治局通过的文件,该文件限制了"'党、国领导人'的有关待遇,要求退下来的'领导人'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不能超标配备车辆、超规格乘坐交通工具,外出要轻车简从,赴外地休假要压缩时间,实行严格报批制度等"。 多维新闻网这篇文章特别点出了实行这"十五字方针"的原因,即"这些老领导一个个树大根深、人脉广泛,门生故吏众多,继任者往往也就顺水人情",如

较真“差序格局”

图片
   苏力  "雅理读书"(yalipub) 本文认为,差序化是每个人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自然倾向和必然;人类个体普遍分享的这一主观倾向不足以构成一种社会的客观格局;差序格局概念并非对历史中国甚或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和概括,很难具有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学术潜能。费孝通先生当年创造和使用这个概念是基于思想交流的实用主义考量,为帮助当时中国读者理解他们无法直接感知和想象与乡土中国有巨大差异的西方近代工商社会。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一概念,这反映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 本文原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1期,感谢苏力老师授权"雅理读书"全文转载。为排版需要以及阅读方便,本文在编辑时删去了部分注释。 若您在阅读后有所收获,欢迎关注并分享"雅理读书"(yalipub)。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教授 较真"差序格局" 作者:苏  力  "差序格局"或许是费孝通先生著作中引发后辈中国学者最多讨论和争论的一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有4章提到了这一概念,其中3章有多侧面的论述。但费老对这一概念并未严格界定,语焉不详。事实上,当年此概念一出来,就有人质疑,费老也当即在学理上接受了这一质疑,并对这一概念做了说明和限定。在此后发表的这一系列篇章中,仅"无讼"有一次极简地提及自己用过这个概念(页54),未再有任何论述。在费老此后的漫长学术生涯中,就我的有限阅读而言,也不见他提及这一概念,没有更多的分析或阐述。费老的这一态度,因此,与一些后辈学者的判断——差序格局是"极有意义的概念"或"蕴含着极大解释潜力的课题"(孙立平语),是"中国社会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翟学伟语)——形成了强烈反差。由此引发了一个疑问:为什么? 通过语境化的文本阅读,我认为并将分析论述, 差序化是每个人同他人交往并想象其生活世界的自然倾向;但人类个体普遍分享的这一主观倾向并不足以构成一种客观的社会格局;这个概念不具描述或概括历史中国,甚或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意义,并因此很难有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学术潜能。 费老当年使用它主要是为帮助当时中国读者理解,相对于这些读者无法直接感受甚或很难想象的西方近代工商社会,乡土中国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