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11的博文

千亿富豪的赚钱哲学——山英太郎

作为富豪的私生子,山英太郎白手起家,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父亲的赏识,30岁即拥有几十亿元资产,经营18家公司。他32岁投身政治,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从此坐拥数百亿元,在日本政经界呼风唤雨。1996年,他退出政坛,返回商界。 为了庆祝我退出政坛之后重新出发。1997年9月,位于三田的新日本观光集团总部山大厦落成。10楼以下是办公室,11楼以上是30户的高级出租住宅。目前,我以这里为据点指挥旗下事业,并运用这里的股市专用资讯系统进行投资活动。在这栋大楼里生活非常愉快,我几乎整天都窝在这里,只期望这栋大楼会像个源源不绝生出钱来的“聚宝盆”,让我财源滚滚。我回顾过去的所作所为,在投资和从政方面,我都恪守法律的规定。只是在投资方面,往往都是在我大赚一笔后,法律才开始针对类似的做法订出规定。在许多事情里,我都受到法律和幸运之神的眷顾,得以躲过“可能因为证券交易法和逃税而被逮捕”的危险。从中山制钢开始,包括干汽船、大同氧气、读卖乐园等,这许许多多的股票都让我赚到钱。当然,那时的法律与整个社会的气氛和认知,跟现在完全不同,政治环境也大相径庭。

林彪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指挥艺术

一。林彪在战略方面的贡献 1、东北初期,中央和东北局都认为国内和平是可能的,命令林彪集中主力与敌人决战,而林彪认为与蒋介石的和平是假的,建议作长期打算,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林彪1946年1月5日9时一封电报:中央并东北局:“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如完全可靠则我们在东北部队目前应集中力量作最后一战,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盼复” 显然,林彪对和平,对“最后一战”,是怀疑的和有保留的。1月6日,中央在复电中说:“国内和平有希望,保卫热河的战斗是带着决定性的。目前阶段中并可能是最后一战。”1月26日,中央在《对东北和战方针问题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完全不应该怀疑东北问题有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  林彪不但仍然怀疑,而且致电中央,据理力争,说明战争的危险性。“如我在这方面停战,而让敌自由攻击东北,则对我党的后果是很不利的,华北之暂安局面也决不会长久的。因此我们对现在所谓和平的实际收获,须清醒考虑之。” “和平在蒋介石的脑筋里根本就没有这两个字, 他只是在进行欺骗时才偶尔使用它.”“全国的和平是否有可能我们不了解情况,不好说,但在东北肯定没有和平!”当时在“东总”工作过的老人,都说林彪从未讲过“最后一战”(但在四平保卫战期间,为了宣传和鼓舞士气的需要,林也配合毛泽东说过“化四平为马德里”.但林彪从未讲过“最后一战”)。秀水河子战斗前,林彪给1师和7旅营以上干部做一次报告,讲东北形势,讲建立根据地.林彪说:“没有自卫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对这一点不保持警惕,就会陷入被动。”实践证明,在东北初期,林彪对“战与和”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

余英时:霸才无主始怜君----谈周恩来

化骨扬灰散作尘,一生伴虎有余辛。 先机抱器归张楚,晚节藏鈎赚大秦。 始信秀才能造反,更无宰相解安民。 万千寒士应垂泪,谁为神州护早春。 周恩来死在一九七六年一月,火化后骨灰遍撒在中国大陆,据说这是执行他的遗志。上面引的一首律诗便是我在那个时候写的,曾以“观于海者”的笔名发表在香港的《明报月刊》上。不久,徐复观先生来信告诉我说,《大公报》中的人曾向他探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感觉到诗中对周恩来流露了一点同情的意思。但在那个时代,毛泽东仍然是“神”,而中共党内的人竟对诗中“伴君如伴虎”的讥讽视若无覩,可见他们在私底下已经非常不满于毛的专横。一九七三---一九七五年,我在香港住了两年。听到不少大陆内部的消息,大致都是说,知识份子自所谓“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遭到有史以来从所未有过的践踏和迫害,而周恩来则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力量保护了其中一部份的人。所以我这首诗基本上是为大陆知识份子“代言”的,诗末“早春”两字出于费孝通<知识份子的早春天气>一文的“今典”。我记得当时李璜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刊在《明报月刊》上,同寓有惋惜之意。开始两句似是“毕竟狂澜挽不回,遽怜遗蜕化飞灰”;结句是“早识权奇是乱媒。”其余的已忘了。李先生二〇年代初是和周恩来在巴黎针锋相对的政治敌手,他的感慨自是发乎内心。